首页 \ 工作计划 \ 部门工作计划 \ 正文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推荐2篇

2024-02-16 18:21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精选2篇)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1

目前隔代教育基本上成了,现在教育孩子的主要的方式。由于人们对于隔代教育不是很了解,隔代教育出现了问题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解决。以至于隔代教育的弊端一直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隔代教育的现实处境

赵增青是北京汾水文化传播公司的职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每天东奔西跑,爱人在一家网站工作,也没日没夜。他们的忙碌并没有因孩子的诞生而稍减。刚开始,孩子由保姆带,被摔了一跤后,他的母亲就心疼地非要自己带。这样,从2岁起,孩子跟奶奶一块过,夫妻俩通常只在周末接孩子回家小住。

渐渐的,他们发现,孩子变了。对他们越来越生分,而在奶奶面前却活蹦乱跳。夫妻俩总结的教训是,对孩子管得太严了。相反,做奶奶的无比宽容,一切顺着孩子。

等到孩子上小学4年级时,与赵增青两口子的隔膜越来越深。有事没事总想往奶奶家跑。孩子身上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撒谎成性,花钱大手大脚等等。夫妻俩调教再三都无济于事。最后,妻子忍无可忍,开始限制孩子去见奶奶,理由是,孩子都让奶奶惯坏了。

于是,这个家庭保持了很多年良好的婆媳关系出现了故障。

当赵增青羞于和别人探讨这些家庭琐事的时候,他身边的很多人正在经受着同样的煎熬。由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家庭争议,成为当下中国城市家庭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不久前的“六一”期间,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全国范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

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调查说,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这项调查再次提醒人们,隔代教育在中国是普遍现象。这种教育模式的成败某种程度上关系着未来中国的人口质量。

另一项资料显示,中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老人育孙不当有关。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隔代老人“护”着的情况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近几年来媒体不断将问题少年的出事原因和隔代教育联系起来,提到这种孩子,有意无意间都要问一句:他是不是老人带大的?

不久前,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时,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刘东刚副教授更指出,这种网络成瘾症在隔代教育或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发状态。当隔代教育和家庭暴力相提并论时,这个问题就相当严重了。

隔代教育的四种类型

眼下所批判的隔代教育,出现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是大批老年人退休回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另一方面,计划生育使得城市家庭普遍进入独生子女时代。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根本上说,对隔代教育出现批判的声音,是由于当下人们对子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高很多。

以前,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父母觉得孩子小学毕业就可以了。现在,家家户户都嚷着让孩子上大学,而且上大学还不够,还得考研。

王极盛认为,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在独生子女时代,人们对子女要求高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同时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

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

“中国的家长们从来没有将教育子女当作一门科学,认为是无师自通的。一切全凭直觉和经验。”王极盛说。爷爷奶奶辈的人经常称,自己年轻时养活了五六个孩子,而且都健康成-年-人,现在,你们连一个也养活不了,还要我们帮忙。我们帮忙也就罢了,还嫌我们带得不好。一方面,在观念上,隔代家长认为带孩子自己很有经验。另一方面的问题则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多半有问题。

王极盛将隔代教育归结为四种类型:

第一,过分关注型。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隔代家长呵护备至,代为其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隔代家长们取消了;

第二,过分监督型。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年-人的不信任感;

第三,严厉惩罚型。这种教育方法因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第四,民主、温暖和理解型。王极盛对此比较赞同。他发现,隔代家长中也有人在采用这种方法,只是数量很少。

隔代之间,隔着两代人不同的生活观念,隔着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给子女的直接教育虽然大多差强人意,但整体上是优于隔代教育的。幼儿教育

隔代之墙,需要推倒吗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年-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

但中国爷爷奶奶的爱真有那么可怕吗?理智的人们不禁要问。幼儿亲子

王极盛说,无论如何,隔代教育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当城市和农村的中青年人都在忙着赚尽可能多的钱疲于奔命时,当多数情况下,保姆不职业化,不堪看护重任时,孩子基本上就归爷爷奶奶了。

此外,目前中国老年人已达到1。34亿,再过20年还将增加到2。4亿到2。6亿人。人老了,认识的人就越来越少。如果老伴活着,还可相依为伴,但如果一方过世,老人惟一的寄托就只在孩子们身上了。眼看着子女们为生活四处奔忙,无暇顾及,于是,身边只有孙子。倘若有一天,子女们又开始限制孙子和他们来往的话,老两口会怎么样呢?

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近年来,人们纷言隔代教育存在严重弊端,所以,许多人开始有意地阻止孩子和老人过多接触。尽管必须为此支付一笔不小的保姆费用,但他们更愿意让孩子呆在自己的羽翼下。亲子教育

中国传统的“隔代亲”现象将越来越多地面临挑战,而传统的家庭关系也可能为之改变。有社会学家认为,中国未来20年内的小康建设,必须抓好两项工作,第一要解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二就是要帮助他们搞好推卸不掉的教育隔代子女的艰巨工作。

王极盛也认为,现在还不到讨论要不要隔代教育的问题,而是要想办法搞好隔代教育。此前,1999年中国刚刚进入老年社会时,老少共融的问题曾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时,有学者提出,每一个父母,每一个隔代家长,希望都能够掌握让自己的晚辈健康成长的知识。但5年过去了,社会还没有研究出系统的操作性强的隔代教育办法。相比之下,批判隔代教育的声音却一刻也没有消停。

在这样的吵闹声中,新一代孩子们诞生并且又成长起来。没人告诉他们,隔代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宝宝亲子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隔代教育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家长对于隔代教育的认识正确与否,希望家长通过上面的内容可以正确的认识隔代教育并能够巧妙的将隔代教育的弊端转换成优点。这样就可以减少隔代教育带孩子的负面影响了。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2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是接受者隔代教育,但是隔代教育好像有存在着一些弊端,怎样才能避免让孩子在接受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呢。通过下面的内容将为你解开这个难题,让隔代教育的影响降到最低。

隔代教育的弊端

案例:小王夫妻俩因忙于做生意,在儿子3岁以后就将他交给了乡下的爷爷奶奶带。现在孩子已经10岁了,妈妈想把他接回来,接受更好的教育。可孩子回来后却发现他身上有很多坏毛病,如任性、自私、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摔东西,而且跟父母很生分,不太主动与父母讲话。

隔代教育的弊端

1. 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

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 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

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另外,宝宝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在某个时间段内接管宝宝,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宝宝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宝宝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宝宝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宝宝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

3. 抱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一些捆绑,导致他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当然,也有不少祖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陈旧,他们还可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宝宝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宝宝的思维,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的益处

上面说了隔代教育的几个坏处,下面再说说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先看一个案例:

聪儿爷爷退休之前一直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接触过大量的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例子,所以,当孙女聪儿诞生后,聪儿爷爷就把自已毕生积累的经验,用在了聪儿的早期教育上。

1.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

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幼儿教育

2. 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 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

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幼儿早教

此外,祖辈们一般更有耐心,他们也更能静下心来倾听宝宝的心声,与宝宝有更多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并满足宝宝的需求。加上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为宝宝奉献,这使宝宝在生活照料和人身安全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保障。不仅如此,祖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对孙辈的成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4. 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早教网

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方法

1. 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宝宝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宝宝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会给宝宝更多的约束。在教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2. 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祖辈在养育宝宝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辈和父辈之间很容易争抢宝宝的爱,出现亲子嫉妒的现象。宝宝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幼儿早教

3. 承担必要的责任

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宝宝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宝宝可能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让父母头痛不已。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 家庭冲突最好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生冲突。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不利于心理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