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行政文秘 \ 规章制度 \ 正文

建筑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热门三篇)

2025-07-18 13:56

建筑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精选3篇)

建筑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篇1

第一节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一、质量管理机构责任制

⑴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颁发的规范、规程、验证标准和规章制度⑵负责公司的质量管理,检查公司质量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参加上级组织的工程质量检查和核验工作。负责组织优质工程的申报工作。

⑶负责编制公司年度质量目标,审批项目质量计划,对项目质量活动实施监督检查,指导项目部质检员的工作。

⑷编制年度创优计划,对项目部在质量过程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审定,⑸对在施工程进行巡查、监控

⑹参加项目地基与基础、主体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验收、监督、核查项目部对质量问题的整改情况

⑺参加单位工程竣工预验收,对未通过预验收的工程,项目部不准进行竣工验收

⑻负责工程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掌握工程质量动态。编制汇总质量报表、质量分析,并上报公司总工、总经理及技术质量部

⑼及时上报发生的质量事故,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并对事故的.处理效果进行验收检查。

二、项目经理质量管理责任制

⑴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⑵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方针政策和上级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负责贯彻落实企业制订的工程质量责任制,负责对项目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

⑶确定在施工程的质量方针目标,定期组织质量大检查,掌握工程质量状况

⑷负责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奖惩办法,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制定创优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和奖励措施,组织签订落实各级创优工程考核

⑸对不合格工程质量负直接责任

⑹组织、管理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竣工交验工作

三、主任工程师(质量总监)质量管理责任制

⑴组织编制项目的质量计划,报上级质量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

⑵定期组织质量人员验证质量计划的实施效果,当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或隐患时,应提出解决措施

⑶参加图纸会审

⑷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应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交底,质量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保存

⑸施工过程中,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设计变更在执行前及时向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⑹监督有关人员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自检、专检和交接检,保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⑺负责各种原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验收,严把材料、设备质量关

⑻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执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工作程序,并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验证

⑼对检查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或不合格报告提及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判定不合格程度,制定纠正措施,具体执行《程序文件》中不合格品的控制工作程序⑽组织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将验证情况上报上级质量部门

⑾组织项目部质量、材料、试验等有关人员编制汇总项目质量情况月报及质量分析

四、生产副经理质量噶责任制

⑴协助项目经理制订项目、管理的总方针、总目标

⑵定期检查方针、目标的执行情况,确保总目标的实现

⑶负责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帮助项目建立和指导动和整理成果资料,表彰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有成效的优秀面质量管理

QC小组活

QC小组。在项目上推行全

⑷严格按质量要求组织施工

⑸协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项目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监督落实项目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⑹组织工长,班组长进行工序自检和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对每道工序的质量负责

⑺对项目不合格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对违章作业拒不改正的人,有教育处理的责任

⑻组织隐蔽工程验收,参加工程竣工预检、交工验收

⑼负责物资进场验收,工程分包工作

五、质量员质量管理责任制

⑴认真执行国家和上级颁发、制定的各类技术规程、规范、工艺标准、质量验评标准和各种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

⑵对进场的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检查,杜绝不合格原材料、半产品的使用

⑶负责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对重要部位、隐蔽部位进行检查和施工班组间交接检查

⑷加强工程质量业务管理,建立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台帐

⑸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及时上报

⑹负责对本工程项目内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评定,对工程进行预隐检查,办理主体结构的完工和签订手续

⑺参加上级质量部门对本项目的质量检查和现场会,并负责介绍情况和提供所需的各项质量资料

⑻及时上报年、季、月工程质量统计报表和工程质量小结

第二节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一、质量周例会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使项目部管理层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质量情况,科学地搞好项目质量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⑴项目质量例会应每星期召开一次。重要工序质量分析会应根据施工需要不定期召开,特殊情况下,当出现质量事故(或质量有较大的倒退趋势)时,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召开质量研讨会,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方法(或应采取的纠正措施)

⑵工程质量例会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召开,项目部质量安全员、施工员、材料员、仓库管理员、施工机械操作员、施工班组长等应参加会议

⑶质量例会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本周施工情况,原材料质量情况,送检结果,过产品质量情况,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正要求,施工进度情况,施工实际进度与施工进度计划符合情况,施工安全情况等;下一阶段的施工安排等。

⑷工程例会要做好例会记录,与会人员要签到,会议内容整理后要及时以文件的形式发至各施工班组,项目部资料员要收集例会记录,并归档形成工程质量资料

二、质量检查制度

为确保工程质量,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

⑴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⑵使质量检查工作明确职责,严格制度,预防为主,充分发挥质量检查人员的饿积极作用

⑶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设计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督

建筑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篇2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本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自查与审核评价工作的管理。

二、相关文件

1、《管理手册》

2、《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3、《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三、实施职责

1.本制度由办公室负责管理;

2.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自查工作,工程部负责配合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的自查与评价工作;

四、工作流程:

自查与评价的内容包括:

质量管理制度的符合性;各项活动与质量管理制度的符合性;质量管理活动对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有效性。

4.1质量管理制度的符合性自查:对于质量管理制度的符合性自查,质量管理制度的编制由工程部负责起草,工程部组织公司各部门及项目部对起草制度进行评审,形成初稿,会签通过后,将初稿报公司生产副经理审核,审核通过后,总经理审批后方能形成最终稿。终稿发布后应进行宣传动员,召开文件执行发布会,然后予以落实执行。

4.2各项活动与质量管理制度的符合性:对于工程的质量管理活动与制度的符合性,由工程部负责监督落实执行,对以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工程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并将管理工作与制度的要求进行结合,在落实日常管理工作时要以质量管理制度为依据,紧扣制度的要求,在工作中逐步将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深入到工程的每个管理环节,从而使项目管理人员及工人增强制度的执行意识。工程部应将管理制度的执行符合性形成工作报告,每年报管理评审会议予以讨论,从而汇总执行效果,修订制度,更好的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

4.3、质量管理活动对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有效性:质量管理活动实现质量方针合目标的有效性由办公室负责汇总,并将执行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公司管理评审会议进行讨论、自查,从而形成措施和决议,来保证质量管理活动的效果。

4.4质量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是确定质量管理活动是否按照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实施、能否达到质量目标的重要手段。

实施监督检查的依据包括:

1、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及支持性文件;

3、工程承包合同;

4、项目质量管理策划文件

4.5质量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由工程部负责,工程部应按4.4要求的依据逐步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公司管理者代表,就是进行纠正。响应并对公司文件进行修订,保证策划文件的完整性。

4.6内审工作,内审工作做为对管理体系工作的全面审核与检查,由办公室组织实施,各部门进行配合,每年举行一次。具体实施程序和要求,执行《内部审核管理控制程序》。

建筑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早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借以确保及提髙产品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范围

本细则包括:

(一)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二)各项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仪器管理;

(四)质量检验的执行;

(五)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六)客诉处理;

(七)样品确认;

(A)质量检查与改善。

第三条机能与工作职责

本公司质量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第二章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第四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范围规范包括:

(一)原物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二)半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第五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设订

(一)各项质量标准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会同质量管理部、制造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范”,并参考①国家标准②同业水准③国外水准④客户需求⑤本身制造能力⑥原物料供应商水准,分原物料、半成品、成品填制“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一式二份,呈总经理批准后质量管理部一份,研发部一份,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二)质量检验规范

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召集质量管理部、制造部、营业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分原物料、半成品、成品将①检查项目②料号(规格)③质量标准④检验频率(取样规定)⑤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⑥允收规定等填注于“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内,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且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有关部门凭此执行。

第六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修订

(一)各项质量标准、检验规范若因①机构设备更新

②技术改进

③制程改善

④市场需要

⑤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时,可以予以修订。

(二)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每年年底前至少重新校正一次,并参照以往质量实绩会同有关单位检查各料号(规格)各项标准及规范的合理性,酌予修订。

(三)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修订时,总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应填“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设(修)订表”,说明修订原因,并交有关部门会签意见,呈总经理批示后,始可凭此执行。

第三章仪器管理

第七条,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一)周期设订

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校正、维护基准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作为仪器年度校正、维护计划的拟订及执行的依据。

(二)年度校正计划及维护计划

仪器使用部门应于每年年底依据所设订的校正、维护周期,填制“仪4)器校正计划实施表”、“仪器维护计划实施表”(附表做为年度校正及维护计划实施的依据。

第八条校正计划的实施

(一)仪器校正人员应依据“年度校正计划”的执行日常校正,精5)度校正作业,并将校正结果记录于“仪器校正卡”(附表内,一式一份存于使用部门。

(二)仪器外协校正,有关精密仪器每年应定期由使用单位通过质量管理部或研发部申请委托校正,并填立“外协请修单”以确保仪器的精确度。

第九条仪器使用与保养

(一)仪器使用

1仪器使用人进行各项检验时,应依“检验规范”内的操作步骤操作,使用后应妥善保管与保养。

2.特殊精密仪器,使用部门主管应指定专人操作与负责管理,非指定操作人员不得任意使用,主管核准者例外。

3.使用部门主管应负责检核各使用者操作正确性,日常保养与维护,如有不当的使用与操作予以纠正教导并列人作业检核扣罚。

4.各生产单位使用的仪器设备(如量规)由使用部门自行校正与保养,由质量管理部不定期检查。

(二)仪器保养

1.仪器保养人员应依据“年度维护计划”执行保养作业并将结果记录于“仪器维护卡”内。

2.仪器外协修造,仪器故障,保养人员基于设备、技术能力不足时,保养人员应填立“外协维修申请单”并呈主管核准后送釆购办理外协修造。

第四章原物料质量管理

第十条原物料质量检验

1.原物料进入厂区时,库管单位应依据“资材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收料,对需用仪器检验的原物料,开立“材料验收单(基板)”、

“材料验收单(钻头)”及“材料验收单(一般)”,通知质量管理工程人员检验且质量管理工程人员于接获单据三日内,依原物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完成检验。

2.材料验收单”(一般)、(基板)、(钻头)各一式五联检验完成后,第一联送采购,核对无误后送会计整理付款,第二联会计存,第三联料库,第四联质量管理存,第五联送保税。且每次将检验结果记录于“供应厂商质量记录卡”并每月根据原物料品名规格类别的结果统计“供应商质量统计表”及每月评核供应商的得分于“供应商的评价表”,提供采购作为选择对抗厂商的参考资料。

第五章制造前质量条件复查

第十一条制造通知单的审核(新客户、新流程、特殊产品)质量管理部主管收到“制造通知单”后,应于一日内完成审核。

(一)“制造通知单”的审核

1. PC订制料号一板类别的特殊要求是否符合公司制造规范

2.种类一客户提供的油墨颜色。

3.底板一底板规格是否符合公司制造规范,使用于特殊要求者有否特别注明。

4.质量要求一各项质量要求是否明确,并符合本公司的质量规范,如有特殊质量要求是否可接受,是否需要先确认再确定产量。

5.包装方式一是否符合本公司的包装规范,客户要求的特殊包装方式ShippingMarkSide Mark可否接受,外销订单的及是否明确表不。

6.是否使用特殊的原物料。

(二)制造通知单审核后的处理

1.新开发产品、“试制通知单”及特殊物理、化学性质或尺寸外观要求的通知单应转交研发部提示有关制造条件等签认,若确认其质量要求超出制造能力时应述明原因后,将“制造通知单”送回制造部办理退单,由营业部向客户说明。

2.新开发产品若质量标准尚未制定时,应将“制造通知单”交研发部拟定加工条件及暂订质量标准,由研发部记录于“制造规范”上,作制造部门生产及质量管理依据。

第十二条生产前制造及质量标准复核

(一)制造部门接到研发部送来的“制造规范”后,须由科长或组长先查核确认下列事项后始可进行生产:

1.该制品是否订有“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作为质量标准判定的依据。

2.是否订有“标准操作规范”及“加工方法”。

(二)制造部门确认无误后于“制造规范"上签订,作为生产的依据。

第六章制程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制程质量检验

(一)质检部门对各制程在制品均应依“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异常,迅速处理,确保在制品质量。

(二)在制品质量检验依制程区分,由质量管理部负责检验:

1. IPQC钻孔一钻孔科日报表。

2. 15修一一针对线路印刷检修后分十五条以下及条以上分别检验IPQC记录于修一日报表。

3.(Cu)(Sn/Pb)15修二一针对镀铜锡后分条以上分别检验记录于IPQC修二日报表。

4. IPQC镀金一镀金日报表。

5.底片制造完成于正式钻孔前由质量管理工程科检验并记录于“底片检查要项”。

6. “QAI其他如“喷锡板制程抽验管理日报表”、进料抽验报告”、“S/M抽验日报表”等抽验。

(三)质量管理工程科于制程中配合在制品的.加工程序、负责加工条件的测试。

1.钻头研磨后依“规范检验”并记录于“钻头研磨检验报告”上。

2. PHH切片检验分、一次铜、二次铜及喷锡蚀铜分别依检验规范

(QAEMicrosection Report)(QAE Solderabili ty检验并记录于、Test Report)等检验报告。

(四)各部门在制造过程中发现异常时,组长应即追查原因,并加以处理后将异常原因、处理过程及改善对策等开立“异常处理单"呈(副)经理指示后送质量管理部,责任判定后送有关部门会签再送总经理室复核。

(五)质检人员于抽验中发现异常时,应反应单位主管处理并开立“异常处理单”呈(副)经理核签后送有关部门处理并开立“异常处理单”呈经(副)理核签后送有关部门处理改善。

(六)各生产部门依自主检查及顺次点检发生质量异常时,如属其他部门所发生者以“异常处理单”反应处理。

(七)制程间半成品转移,如发现异常时以“异常处理单”反应

处理。

第十四条制程自主检查

(一)制程中毎一位作业人员均对所生产的制品实施自主检查,遇质量异常时应即予挑出,如系重大或特殊异常应立即报告科长或组长,并开立“异常处理单”一式四联,填列异常说明、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送质量管理部门判定异常原因及责任发生部门后,依实际需要交有关部门会签,再送总经理室拟定责任归属及奖惩,如果有跨部门或责任不明确时送总经理批示。第一联总经理室存,第二联质量管理部门(生产管理),第三联会签部门,第四联经办部门。

(二)现场各级主管均有督促所属确实实施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抽验所属各制程质量,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应立即处理外,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质量水准,降低异常重复发生。

(三)制程自主检查的规定依“制程自主检查施行办法”实施。

第七章成品质量管理

第十五条成品质量检验

成品检验人员依“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的规定实施质量检验,以提早发现,迅速处理以确保成品质量。

第十六条出货检验

毎批产品出货前,品检单位应依出货检验标示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将质量与包装检验结果填报“出货检验记录表"呈主管批示后依综合判定执行。

第八章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第十七条原物料质量异常及反应

(一)原物料进厂检验,在各项检验项目中,只要有一项以上异常时,无论其检验结果被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检验部门的主管均须于说明栏内加以说明,并依据“资材管理办法”的规定呈核与处理。

(二)对于检验异常的原物料经核决主管核决使用时,质量管理部应依异常项目开立“异常处理单”送制造部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安排生产时通知现场注意使用,并由现场主管填报使用状况、成本影响及意见,经经理核签呈总经理批示后送采购单位与提供厂商交涉。

第十八条在制品与成品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一)在制品与成品在各项质量检验的执行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有异常时,应提报“异常处理单”,并应立即向有关人员反应质量异常情况,使能迅速采取措施,处理解决,以确保质量。

(二)制造部门在制程中发现不良品时,除应依正常程序追踪原因外,不良品当即剔除,以杜绝不良品流入下制程(以“废品报告单”提报,并经质量管理部复核才可报废)。

第十九条制程间质量异常反应

收料部门组长在制程自主检查中发现供料部门供应在制品质量不合格时,应填写“异常处理单”详述异常原因,连同样品,经报告科长后送经理室绩效组登记(列入追踪)后,送经理室品保组人员召集收料部门及供料部门人员共同检查料品异常项目、数量并拟定处理对策及追查责任归属部门(或个人)并呈经理批示后,第一联送总经理室摧办及督促料品处理及异常改善结果,第二联送生产管理组(质量管理组)做生产安排及调度,第三联送收料部门(会签部门)依批示办理,第四联送回供料部门。制造科召集机班人员检查改善并依批示办理后,送经理室品保组后存,绩效组重新核算生产绩效及督促异常改善结果。

第九章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检查

第二十条成品缴库管理

(一)质量管理部门主管对预定缴库的批号,应逐项依"制造流程“QAI卡”、进料抽验报告”及有关资料审核确认后始可办理缴库作业。

(二)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对于缴库前的成品应抽验,若有质量不合格的批号,超过管理范围时,应填立“异常处理单”详述异常情况及附样并拟定料品处理方式,呈经理批示后,交有关部门处理及改善。

(三)质量管理人员对复检不合格的批号,如经理无法裁决时,把“异常处理单”呈总经理批示。

第二十一条检验报告申请作业

(一)客户要求提供产品检验报告者,营业人员应填报“检验报告申请单”一式一联说明理由,检验项目及质量要求后送总经理室产销组。

(二)总经理室产销组人员接获“检验报告申请单”时,应转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质量要求超出公司成品质量标准者,须交研发部)研判是否出具“检验报告”,呈经理核签后把“检验报告申请单”送总经理室产销组,转送质量管理部。

(三)质量管理部接获“检验报告申请单"后,于制造后取样做成品物性实验,并依要求检验项目检验后将检验结果填入“检验报告表”一式二联,经主管核签后,第一联连同“检验报告申请单”送总经理室产销组,第二联自存凭以签认成品缴库。

(四)特殊物的检验,质量管理部接获“检验报告申请单”后,会同研发部于制造后取样检验,质量管理部人员将检验结果转填于

“检验报告表”一式二联,经主管核签,第一联连同“检验报告申请表”送产销组,第二联自存。

(五)产销组人员在接获质量管理部人员送来的“检验报告表”第一联及“检验报告申请单”后,应依“检验报告表”资料及参酌''检验报告申请单”的客户要求,复印一份呈主管核签,并盖上“产品检验专用章”后送营业部门转客户。

第十章产品质量确认

第二十二条质量确认时机

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于安排“生产进度表”或“制作规范”生产中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将“制作规范”或经理批示送确认的“异常处理单”由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取样确认并将供确认项目及内容填立于“质量确认表”,连同确认样品送营业部门转交客户确认。

(一)批量生产前的质量确认。

(二)客户要求质量确认。

(三)客户附样与制品材质不同者。

(四)客户附样的印刷线路非本公司或要求不同者。

(五)生产或质量异常致产品发生规格、物性或其他差异者。

(六)经经理或总经理批示送确认者。

第二十三条确认样品的生产、取样与制作

(一)确认样品的生产

1.若客户要求确认底片者由研发部制作供确认。

2.若客户要求确认印刷线路、传送效果者,经理室生产管理组应以小量制作供确认。

(三)确认样品的取样

质量管理部人员应取样二份,一份存质量管理部,另一份连同“质量确认表”并由业务部送客户确认。

第二十四条质量确认书的开立作业

(一)质量确认书的开立

质量管理部人员在取样后应即填“质量确认表",编号后连同样品呈经理核签并于“质量确认表”上加盖“质量确认专用章”转交研发部及生产管理人员,且在“生产进度表”上注明“确认日期"后转交业务部门。

(二)客户进厂确认的作业方式

客户进厂确认需开立“质量确认表”,质量管理部人员并要求客户于确认书上签认,并呈经理核答后通知生产管理人员排制,客户确认不合格拒收时,由质量管理部人员填制“异常处理单”呈经理批示后,并依批示办理。

第二十五条质量确认处理期限及追踪

(一)处理期限

营业部门接获质量管理部或研发部送来确认的样品应于二日内转送客户,质量确认日数规定国内客户五日,国外客户十日,但客户如需装配试验始可确认者,其确认日数为五十日,设定日数以出厂日为基准。

(二)质量确认追踪

质量管理部人员对于未如期完成确认者,且已逾天以上者时,应以便函反应营业部门,以掌握确认动态及订单生产。

(二)质量确认的结案

质量管理部人员于接获营业部门送回经客户确认的“质量确认表"后,应即会经理室生产管理人员于“生产进度表,上注明确认完成并以安排生产,如客户不合格时应检查是否补(试)制。

第十一章质量异常分析改善

第二十六条制程质量异常改善

“异常处理单”经经理批示列入改善者,由经理室品保组登记交由改善执行部依“异常处理单”所拟的改善对策确实执行,并定期提出报告,会同有关部门检查改善结果。

第二十七条质量异常统计分析

(一)质量管理部每日依抽查记录统计异常料号、项目及数量汇总编制“各机班、料号不良分析日报表”送经理核示后,送制造部一份以了解每日质量异常情况,拟订改善措施。

(二)质量管理部每周依据每日抽检编制的“各机班、料号不良分析日报表”将异常项目汇总编制“抽检异常周报”送总经理室、制造部品保组并由制造科召集各机班针对主要异常项目、发生原因及措施检查。

(三)各科生产中发生异常时拟报废的板,应填报“成品报废单”MPB经质量管理部确认后始可报废,且每月五日前由质量管理部汇总填写“制程料号别报废原因统计表”送有关部门检查改善。

第二十八条质量管理圈活动

为培养基层干部的领导统御及领导能力以促进自我启发提髙人员的工作士气及质量意识,以团队精神共谋产品质量的改善,公司各部门得组成质量管理圈,以推动改善工作。

第十二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实施与修订

本细则呈总经理核准后实施,增补修改亦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