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现象调研报告(热门七篇)
不文明现象调研报告(通用7篇)
不文明现象调研报告 篇1
一、调查背景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随着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文明礼仪教育已逐渐被各位教育工作者所注重。目前,各地一些在这方面走在前列的学校,已经在如何强化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上做文章了。
二、调研时间、调研时间
20xx.11.5
三、调研地点
x学校
四、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为了了解更好地调查滨江中路第一小学学生文明礼仪情况,以了解小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此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采用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考察记录形式,其中调查问卷对象为进行教学活动的三个班级。经过后期的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得到有效问卷数60。
五、 问题分析
1、学校文明礼仪基本现况
首先通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校整体环境的观察发现:学校的整体文明礼仪气氛比较好,课室内外都贴有文明标语;而同时发现小学同学放学时都要先排好队。这都是学校良好文明礼仪教育的正面反映。然后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课室内学生情况的观察中却发了少部分同学的行为存在某些不和谐因素,例如不文明用语、打扑克、起哄等。而同学上交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同学们普遍认为学校内文明礼仪的存在比较多,但仍存在不文明行为。其中最多的是课间大吵大闹、追打,其次为说脏话和上下楼梯大吵大闹。作为小学生,部分同学思想尚未成熟,对某些行的正确与否为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文明礼仪所以出现少数的不文明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对之放任自由。作为学校方,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
2、学生对自身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
上一点对学校文明礼仪基本现况的分析中提及小学生的思想未成熟对某些行为不能作出很好的正误判断,这也就是学生自身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程度。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有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自己平时的行为很少失礼;而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自己偶尔会失礼,拿不准正确的礼仪是什么。这比例与我们实际的观察情况也相符。但是除此之外,仍存在极少部分同学是直接对自己的行为是不注意而经常失礼的。
虽说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对正确礼仪的认识不清晰,极少部分的同学对自己的行为不约束,但这都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又具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这极少部分不约束自己的同学很容易就对那五分之一的同学和对其他的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假如这五分之一的同学都被不好的方面影响了,那么很可能会引起恶性循环,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此,学校文明礼仪的教育的重心应适当偏向这部份同学。
3、学生对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看法
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对自身文明礼仪影响最大的是学校;相比之下,认为对自身文明礼仪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或者自己的人数则不超过四分之一。与此同时,约为百分之八十五的被受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礼仪的教育。受调查者还认为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好方式还是生动有趣的课堂授课,而组织比赛(如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等)和举行文艺活动(如诗歌朗诵、歌舞、小品等)次之。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要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青少年教育网还指出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具有反差现象、反复现象和反弹现象。由此可见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真是任重道远。
六、 具体建议
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1)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的了解,注意时效性。具体的方法各班可以设立文明礼仪大使,对班内每天的不文明具体现象进行登记,向班主任老师反映,而班主任老师则定时对具体不文明行为进行引导纠正。(注意不文明行为尽量不责任追究至具体某同学,否则不利于长期实行,而此做法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全面、及时引导好学生。)
(2)多注意对平时不注意自身文明礼仪同学的引导。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关注程度更要特别加大。
(3)增加文明礼仪教育课。在课程不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可考虑对学生上文明礼仪教育课,可多个班一起互动上课。
(4)在每期的班级黑板报中增加文明礼仪内容。
不文明现象调研报告 篇2
调查人员:
学号
调查时间:
20xx年X月X日到X月X日
调查地点:
XX大学黄家湖校区
调查对象:
XX大学黄家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目的: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自古素有“礼仪之邦”美誉。文明是素质的前提,没有了文明,素质就不能保证。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更应该成为文明发展方向的代表。温馨宁静、和谐优美的大学校园是每一位学子向往的圣地。
构建文明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引领文明风气。因此,在思修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结果:
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包括:
1.盗窃他人财物
2.图书馆自习室占座不到
3.校园内情侣举动过于亲密
4.随意践踏草坪,校园内出现多条赤裸裸的人工小路
5.在图书馆自习室大声喧哗
6.随意吐痰及乱扔果皮纸屑
7.上课时候手机铃响时有发生
8.浪费粮食水电的现象
9.在食堂将饭菜扔在桌子上且不把碗送回收碗处
10.在课桌上乱涂乱画乱刻
不文明现象调研报告 篇3
调查人员:
学号
调查时间:
20xx年X月X日到X月X日
调查地点:
XX大学黄家湖校区
调查对象:
XX大学黄家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目的: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自古素有“礼仪之邦”美誉。文明是素质的前提,没有了文明,素质就不能保证。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更应该成为文明发展方向的代表。温馨宁静、和谐优美的大学校园是每一位学子向往的圣地。
构建文明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引领文明风气。因此,在思修老师的指导下,我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结果:
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包括:
1.盗窃他人财物
2.图书馆自习室占座不到
3.校园内情侣举动过于亲密
4.随意践踏草坪,校园内出现多条赤裸裸的人工小路
5.在图书馆自习室大声喧哗
6.随意吐痰及乱扔果皮纸屑
7.上课时候手机铃响时有发生
8.浪费粮食水电的现象
9.在食堂将饭菜扔在桌子上且不把碗送回收碗处
10.在课桌上乱涂乱画乱刻
不文明现象调研报告 篇4
一、问题提出
现在的小学生说话越来越不文明,话一出口很伤人。他们为什么会说脏话,又是从哪学来的?
二、调查方法
(1)观察法:仔细观察不文明语言何时出现及内容
(2)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有些同学为什么说话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三、调查情况
1、小学生为什么说话不文明
(1)由于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愤怒情绪,说话会口不择言,一般都是发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为、举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别人,说一些不雅的绰号。
(3)还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语言是从长辈或周围人的嘴里听来的,还有的是电视、电影里学来的,不自觉就讲出来了,时间长了就养成不好的习惯。
2、小学生讲不文明语言后心里想法:
(1)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时会作为一种发泄的方式。
(3)听到不文明的语言多了,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3、小学生什么时候会说话不文明:
(1)玩的时候:一个同学不讲理,就会利用语言攻击。
(2)公共场合:一个同学在很多人面前让另一个人出洋相,被讥笑的一方就开始了语言攻击。
(3)暗地里:和某人关系不好,不敢当面说,就在背地里说有损于他的.话。
四、结论和观点
1、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不文明的语言是从家里、社会上听来的。
2、高年级学生爱讥笑同学,这也是不讲文明语言的原因之一。
3、现在独生子女的脾气大、度量小,吃了一点亏,就会用不文明语言,这也是原因之一。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个称号不能因我们而失去,我们要让“礼仪之邦”这个称号永远在中国得到传承。
不文明现象调研报告 篇5
对长沙师范学院学生的礼仪知识和日常行为习惯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将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对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和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和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几点建议。
一、调研的形式和对象
本次调查以长沙师范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经济管理、外语系、音乐舞蹈、艺术设计、美术动画等10个系部20多个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68份,其中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为97.8%。
在被调查对象中,女生占了87.8%,男生12.2%;从年级分布来看,以大一大二居多,分别占了42.2%和46.7%;从专业分布来看,绝大部分都是教育类学生,占到了46.7%。调查的结构与长沙师范学院学生基本情况特点相符合,我校以女生居多,在校女生比例达到90%以上;学校设有10个系,其中学前教育系是我校最大系部,学生以教育类专业为主。因此,该调查具有普遍意义。
二、调研内容及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日常礼仪表现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在问卷调查中,在问到“你在日常生活中说脏话吗?”,59%的同学表示偶尔说,12的同学表示自己经常说,只有29%的同学表示从不说脏话;在问及“你平时打电话时一般是谁先挂电话?”,40%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不在意,自己先挂电话的占了15%,只有45%的同学是让对方先挂断电话;“在路上碰到老师时是否主动问好?”,64%的同学主动问好,18%的学生会碍于面子不得已问好,11%的学生选择避开,还有7%的学生假装没看见,熟视无睹;调查还显示,学生常见不文明行为,77.8%的学生选择了“公共场所大声喧哗”,77.8%的学生选择了“上课玩手机”,75.6%的学生选择了“说脏话”,73.3%的学生选择了“乱扔垃圾”,68.9%的学生选择了“食堂打饭插队现象”,65.6%的学生选择了“上课吃东西”,47.8%的学生选择了“情侣公共场合亲昵”,38.9%的学生选择了“穿拖鞋进教室”,38.3%的学生选择了“随地吐痰”。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有一大部分学生不自尊,也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尚未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礼仪素质亟待提高。
(二)大学生对日常礼仪知识的了解
在这些调查对象中,只有42.2%的学生学习过礼仪的相关课程,在问卷中设置了一些社交礼仪常识问题,学生的回答不很理想,以其中“宴会中为表示尊重,你认为主宾的位置应该是哪”为例,35.6%的学生认为应该在主人左侧,2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坐哪,只有43.4%的学生选择正确,应该在主人右侧;“在介绍礼仪中,介绍顺序是怎样的”,仅有7.8%的学生选择正确“先把地位低的介绍给地位高的”,36.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先后。55.6%的学生表示自己不知道正确的站姿、坐姿及走姿的具体要求。可见,我校大学生对基本的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了解较少,礼仪素养和行为习惯处于较低的水平,我校的礼仪教育应该加强。
(三)大学生对礼仪教育的态度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意识到礼仪修养在当今社会的实际意义,懂得礼仪修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希望系统学习礼仪知识,想让自己的形象气质、言行举止与众不同。但目前高校教育基本以 “应试教育”为主,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德育,没有专业的礼仪教育老师等问题使得高校礼仪教育滞后,学生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部分学生的礼仪知识是从家庭、社会,学校零碎得来的片面理解,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极不规范。
三、建议及对策
(一)开设礼仪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考核范围
从06年开始,我校开设过的礼仪类课程有:旅游礼仪、旅游公关与礼仪、旅游服务礼仪、旅游交际礼仪、酒店服务礼仪、酒店礼宾礼仪、公关与商务礼仪、国际商务礼仪。礼仪课程局限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特定专业,涉及面小,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将礼仪教育贯穿大学,拓宽必修课范围,将涉外礼仪、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多方面的礼仪知识纳入到必修课的学习中去,另广泛开设系列的人文公选课程民俗学、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让学生按需自由选修,加深学生对礼仪文化程的理解[3]。同时,学校不应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应把礼仪修养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考核标准之一。
(二)培养礼仪师资,发挥教师礼仪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礼仪教育主要实施者,更应强调为人师表的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关注和仿效的对象,良好的礼仪形象不但能够吸引学生,更能言传身教。学校应引进或培养一批专业的礼仪师资,加大对教师礼仪的培训力度。高校教师也应努力提升自身礼仪素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效仿的榜样,发挥教师礼仪示范作用。此外,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高校辅导员,除加强自身建设外也要多加宣传,促进学生对礼仪素养的重视。
(三)营造礼仪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
成立“大学生礼仪素质拓展中心”,推行“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计划”,除了组建大学生礼仪队,还可以通过举办礼仪沙龙、不同学生群体培训班、礼仪知识竞赛、大学生礼仪素质训练营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形式,进行主题培训和教育。帮助学生提升礼仪修养、职业素养,培养文明礼仪行为,让他们成为中华礼仪的传播使者。
不文明现象调研报告 篇6
一、前言
福州市正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活动。全市市民是否文明过马路正构成一道风景,折射着福州的形象、市民的素质和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为此,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将市民“文明过马路”作为“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工作的突破口,并对其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调查背景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经常亲眼目睹交通事故的发生。轻者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工作的影响、生活的不便、社会的不稳定,重者则给家庭和他人带来痛苦,留下终生遗憾,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据统计,20xx年,全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惨痛的教训触目惊心。这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深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分析,许多交通事故大多来自人们不遵守道路交通法规,随意横穿马路,乱闯红灯,不文明过马路而造成的。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文明过马路”是事关福州城市文明发展不可忽视的小事,也是我们每个人不可忽视的大事!
三、随机调查
为了了解市民文明过马路的`真实情况,也为了试图找到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20xx年暑假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带着疑问、焦虑与思考来到福州街头,针对行人是否了解交通法规知识及过马路的情况,进行了30分钟的随机调查。结果如下:表略
四、调查分析
从以上被调查的对象可以看出,60%以上的市民基本了解交通法规常识,也按照法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少数一部分人根本不了解交通法规知识,更谈不上文明过马路。通过走访与调查,我发现产生这些不文明陋习的原因主要有:
1、部分市民缺乏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没有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作为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有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2、法治观念不强。不少市民不了解、不理解交通法规,认为乱穿马路不构成违法。
3、行人心态的现实和忘我。部分市民谈起交通法规,比谁都了解清楚,但就是没有文明过马路。
4、执法管理难度大。有些市民不服管理,认为交警对乱穿马路的执法是小题大做,还有些市民为违法者说情开脱,由此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执法成效。
细微之处见文明。文明过马路虽是一件小事,而折射出的却是一个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从自我做起,从文明过马路做起,让我们的城市更文明、更和谐。
不文明现象调研报告 篇7
调查说明:
对于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是不是应该重罚?如何罚?为此,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第一调查网,进行"如何看待温泉装水被罚"的调查。
调查说明
近日有两则新闻引起大众关注,一则是有两人在铜川的水源地泡脚,并且得意洋洋留言:"铜川人民是否都能喝到我的洗脚水。"一则为一名中国游客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离开指定观景区,踩过岩层去灌温泉水,被追踪罚款 1000 美元。前者遭到网上批评,后者则被追踪罚款。两者的结果明显不同。那么,普通民众对此如何看待?对于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是不是应该重罚?如何罚?为此,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一调网,进行"如何看待温泉装水被罚"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在线方式。样本的性别比率为男、女各占 50%; 按地域划分,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城市各占 25%;年龄群体分为 50 后、60 后、70 后、80 后和 90 以后;受教育程度分为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以上。有效样本为 20__ 份。
不文明现象是否改善?
部分民众的不文明行为,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也是网络曝光的一个主要内容。近日,铜川水源地洗脚的照片出现后,引起网民的一片吐槽。
在水源地洗脚,还公然扬言"让市民喝我的洗脚水",这名网友的举动,无疑是对伦理道德的挑衅,也是对当地民众的侮辱。微博被转发后迅速引起热议,除了指责其行为有违社会公德外,更有铜川网友留言,"铜川不欢迎你们这样的客人!"而面对网民的"讨伐",该网友迅速删掉了原先的微博,并且换了新头像。
类似的挑战大众承受力的行为,经常出现在自媒体和媒体上。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类似行为一曝光,绝大多数受到的是谴责。但是,谴责归谴责,类似的行为始终不曾绝迹。
本次调查选择了多项类似不文明行为引发网络热议的事件,受访者对下列 8 个事件记忆尤深。位列第一的是"故宫铜缸被刻到此一游";位列第二的是"铜川水源泡脚,市民被喝洗脚水"; 第三是发生在上海地铁的"嗑瓜子";第四是"乘客发怒拽公交车司机方向盘"。此外依次为:海航机舱乘客打斗、泡面泼空姐、上海迪士尼游客踩踏绿化地看烟火、美国黄石公园装温泉水等。
受访者朱小姐表示:"尽管社会舆论对不文明现象的批评不断,即使是自媒体、微信等也是对这种现象表示不满,讨伐不止,甚至谩骂。但总体
来说,这种现象还是屡禁不止。"本次调查佐证了朱小姐的判断:38.3%的受访者认为,不文明现象有所减少;37.7%的受访者则表示有所增加;24%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增加减少。显然,大部分受访者对于民众的社会行为进步持保留态度。
为何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
那么,为何这类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呢?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首先是部分人的素质太差;其次是对于这类现象的处罚太轻,没有警示作用; 第三是处罚的时候不能做到一视同仁,让人有选择性的感觉;第四是一部分人未必有意触犯文明规则,而是生活习惯使然。另外,一些人对不文明现象表示痛恨,而一旦处罚严重又对违规者抱同情心; 认为管理执法部门太仁慈,以及部分人士自认高人一等,应该享受特殊待遇均有 2 成以上受访者选择。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人交通违章了,旁观者义愤填膺;一旦交警依法处罚,违章者有所不满,立刻有围观者出来"抱不平"。受访者王小姐表示:"对于不文明行为遭受处罚,某些人总是抱有同情心,而双重标准和特权意识等观念,极大阻碍了社会文明进步,也削弱了相关法规的权威性。这可能与我们文化中的中庸意识和同情弱者的意识有关。所以,在对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劝阻、教育的同时,提高法规的权威性也是很重要的。"
装温泉水被追罚有何借鉴意义?
引起大家热议的中国游客在美国灌装温泉水被追加处罚的.事例,被不少受访者称为"有借鉴意义"。
调查显示:认为美国人小题大做的受访者为 2.5%;感觉罚得太多的受访者为 8.9%;超过 4 成的受访者认为,一些游客在国内被惯坏了,这是一次教训;近 3 成受访者表示,钦佩美国的相关机构,事后会追加处罚;还有 1成多的受访者表示,以后自己出国要注意了,别干这样的事情。
有受访者从网上截屏一段评论,颇有道理:"中国游客踩过岩层去灌温泉水的行为并未被景区管理员抓个现行,而是经一名目击者向园方举报、这名目击者还拍下这名游客的照片并交给管理员之后才被找到并处以罚款的。通过简短的文字,我们读出了目击者和管理员的较真劲儿,而这股较真劲儿正是我们身上所欠缺的。试问,如果是在国内景区,当遇到违规的不文明行为时,你会举起相机拍照再找景区管理员去反映情况吗?作为国内景区管理员来讲,他们会积极对待其他游客的情况反馈并即刻去追踪寻找照片上的元凶吗?"这位受访者表示:"或许,就是这样的认真,才导致了查实一起,处罚一起,乃至无人敢触犯规则。"
受访者陈先生有同感:"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比如酒驾,法规早就有了,但是,因为执法不严,始终无法杜绝。后来,一旦查实酒驾,不管你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也不管你是官员,还是老百姓,该扣分扣分,该拘留拘留,打招呼说情也无用。现在,连一些号称能够搞掂的高手,也不敢去搞掂酒驾。喝酒不开车才能成为社会风气。"
培养好习惯靠什么?
受访者包先生表示:"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部分人文明意识不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总是有意无意触犯社会公德,水源洗脚就是典型案例;其次,一部分管理执法部门温情执法多于铁面执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助长了违规者的气焰;第三,公众小我意识强烈,对执法管理部门的权威不够尊重,或者对不文明行为采取漠视的态度,给取证处罚增加社会成本。"
因此,受访者认为,要形成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首先是要道德自律;其次是加强教育;第三管理执法部门一定要赏罚分明; 第四是有法必依,一视同仁,不搞选择性执法;第五是加强舆论宣传。
道德自律是大多数受访者的良好愿望,如果一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能够做到自律,那么,社会的管理成本会大大降低。以交通为例,人人遵守交通法规,各个路口就不需要大量的交警和协警,管理成本也就降低了;人人遵守交通法规,交通事故必然大大减少,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也会降低。
受访者陈先生称自己是"主罚派",他说:"仅仅依靠道德自律,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文明环境,还需要法律规范。我们现行的法律在重大刑事案件领域处罚的力度是到位的,对犯罪分子产生了应有震慑力。但在一些引导日常行为规范的领域,法律的确处罚太轻,难以起到引导作用。其实,文明常常就是罚出来的,比如,乱吐口香糖可能被判鞭刑打烂屁股,在连放错个垃圾都要被法律罚巨款的国家,谁敢不循规蹈矩。就因为在这后面有着严苛的法律之剑悬在他们头上,倒逼着他们养成良好的素养和习惯。"
改变一个不文明的习惯需要时间,更需要管理部门的勇气和社会大众的支持,这方面是有成功的案例的。酒驾成了过街老鼠,外环以内不能燃放烟花爆竹是良好的开端。我们希望,不文明现象会越来越少。
相关推荐
- 最新煤矿调研报告范文(实用11篇)
最新煤矿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1篇) xx煤...
- 校园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热门3篇
校园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调研...
- 英语教育调研报告合集(精选5篇)
英语教育调研报告合集(精选5篇) 为了...
- 校园市场需求调研报告模板推荐三篇
校园市场需求调研报告模板(精选3篇) ...
- 关于就业培训调研报告范文(精选4篇)
关于就业培训调研报告范文(通用4篇) ...
- 快餐市场调研报告(精选32篇)
快餐市场调研报告(通用32篇) 一、调查...
- 超市调研报告范文(汇编三篇)
超市调研报告范文(通用3篇) 一、调查...
-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通用【汇编18篇】
人才需求调研报告通用(精选18篇) 21世...